10月30日下午大气科学学院第56期研究生论坛在1505教室举行。2017级硕士研究生候邵禹、陈蕾、张月悦、胡慧敏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2019级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与。

候邵禹作报告
候邵禹作题为《2018年7月11日四川盆地暴雨分析》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7月11日四川盆地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天气形势,利用HYPSPLIT模式和实时风场资料模拟追踪了随气体漂移的空气粒子并对大尺度降水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他对比了2018年7月10日12:00—7月12日06:00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实况和WRF模拟情况,得出WRF模式成功模拟出了本次暴雨过程的结论。

陈蕾作报告
陈蕾的报告题目是《典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敏感性节气及主导气象诱因》,她利用了二十四节气划分、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方法、气象要素与疾病暴露-反应关系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般特征、季节分布特征及节气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构造三种污染物SO2、NO2、PM10的交叉基并将气温和三种污染物的线性交叉项分别引入模型,详细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并得出高温与NO2气体协同作用对冠心病影响显著的结论,这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张月悦作报告
张月悦的报告题目为《秦巴山区植被快速增长区典型气候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海拔依赖性分析》,她基于MODIS NDVI资料并结合ASTER GDEM V230m分辨率DEM数据,利用1975-2017年秦巴山区气象台站观测日资料,主要分析了秦巴山区包括最暖月均温在内的七个生物气候指标时空演变及其海拔依赖性等特征,为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植被变化影响因子研究提供参考。

胡慧敏作报告
胡慧敏的报告题目是《高原涡东移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分析》。在报告中,她分析了1979-2017年6月1日-5日高原涡东移出高原后不同路径个例活动路径,并对比分析38年里有高原涡东移和无高原涡东移时东亚季风高低空的环流形势,以揭示高原涡东移对下游东亚季风区可能产生的次季节尺度影响。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发言,与报告人展开了热烈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