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大气科学学院第53期研究生论坛在1301教室顺利举行,大气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李潼、王誉晓、高珩洲、宋明昊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大气科学学院百余名师生积极参与。
李潼的报告题目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输送特征》。她简单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和水汽在全球水文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后,利用MLS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她指出,在南压高压和深对流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上升运动可以达到100hPa甚至更高的高度。
 
王誉晓作题为《2013-2017年四川省大气污染防灾成效评估》的报告。她首先逐一解释了2013、2017年四川省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局地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随后,讲解了污染物减排与其浓度的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结果,并得出PM10减排所产生的环境改善敏感性最高的结论。
 
高珩洲的报告题目为《黔东南地形影响局地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与数值试验》。他选取了2015年5月26日晚至27日白天发生在黔东南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案例,通过环流形势分析、WRF模式模拟以及敏感性试验对比,揭示了地形对山地突发性暴雨的重要影响。
 
宋明昊作题为《成都冬季持续污染过程气溶胶垂直结构及演变特征》的报告。他以2017年12月下旬一次持续16天的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气溶胶在其累积阶段、持续重污染阶段、清除阶段的垂直结构特征,并评估了激光雷达对地面PM2.5浓度的反演能力。他的研究成果为污染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次论坛过程中,各位主讲人与在座师生深入探讨了各自报告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结论,营造出活跃、好学的科研氛围,激发了研究生对相关领域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