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大气科学学院第四十九期研究生论坛在2101教室顺利举行。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杨倩、金凡琪,艾泽、李佩芝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参与报告的有学院部分老师及2018级全体研究生。
杨倩作题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中东部温度变化特征》的研究报告。她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选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62站的日最高、最低温度,对多年平均温度的时空分布、温度线性趋势以及年、季节平均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证实了在全球变暖环境下青藏高原仍在增暖的事实。

杨倩作报告
金凡琪的报告题目为《成渝城市群热环境效益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她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站台气温资料、地表温度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数据,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岛指数、变化斜率法、植被覆盖率等,对成渝城市群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中成渝城市群热岛变化研究及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作了笼统地介绍,着重分析了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化进程中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金凡琪作报告
艾泽的报告题目为《四川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及气象因子分析》。他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AOD变化趋势并做显著性检验,分析AOD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不同站点逐月气象要素与AOD的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AOD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对于四川地区的污染有一定的把控。

艾泽作报告
李佩芝作题为《地面稠密观察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检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我国天气预报的现状,详细讲述了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GPS水汽资料的应用,为提高业务预报在强对流预测预警中的准确率提供理论总结。

李佩芝作报告
本次论坛过程中,各位主讲人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积极与在座师生交流学习心得,使研究生了解了更多有用的研究方法,开拓了研究视野,有利于帮助我校研究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